11月23日,由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与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共同策划主办的“2021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人才(创意100)培训计划”二期班正式开班。培训计划的开班仪式在暨南大学四海艺术空间举行,集中授课部分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展。 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广州、深圳、北京、上海、贵阳、西安等地的25名青年设计人才入选成为第二期学员,来自国内学术界与设计界的10位知名专家担任授课老师。 创意100培训计划 助力湾区储备创意人才 此次培训计划由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主办,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赞助。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创意100)人才培训计划于2020年在广州开启,举办了首期班,赢得强烈反响,今年已经是第二年了。 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 陈江和基金会(Tanoto Foundation)是由新加坡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先生与夫人黄瑞娥女士于1981年创立,1993年开始在中国开展公益慈善活动,陈江和基金会多年来一直支持教育事业,尤其关注高校公益事业的发展。截至目前,陈江和基金会为中国的公益事业累计捐资近4亿元。 陈江和基金会秘书长张科认为,暨南大学作为国际知名的百年侨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是陈江和基金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青年人才培养项目的理想伙伴。 据该项目总策划、学术召集人、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教授介绍,“创意100”计划为期五年,旨在培养100位富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社会担当、时代使命、高成长性的“种子创意人才”。计划以“青年激活创意,创意塑造青年;文化创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为主题,以集聚创意设计资源、培养创新创意设计新生力量为目标搭建交流提升平台。 制定“创意一百”培训计划,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视察暨南大学时提出的“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的重要指示,让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设计师们通过学习了解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让创意设计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 “跨界组队 + 三三制模块化”培训模式 促进湾区青年文化交流 2021年第二期培训主题包括:世界湾区创年意产业发展路径、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岭南文化遗产保护、岭南文化遗产的创意设计、文化遗产与高科技应用的相互促进、创意如何服务于城市更新(或城乡融合发展)、疫情下创意产业的发展途径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采用“跨界组队 + 三三制模块化”的培训模式,跨界组队指每5-6个学员组成1队,每队学员需包括来自文、理、工三方面专业背景的代表,以人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以队为单位完成实践学习、主题研究和结业评比。三三制模块化是指学习安排包括政策解读与前沿理论、实践教学、学员项目训练三个模块。 不仅如此,结业学员与往期学员进入校友网络,学员成为未来湾区发展的人才种子,把培训班学到的理论知识、教学研究方法、实作精神、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引进、拓展到学员所在的行业和地区,发挥孵化功能,带动和引领湾区的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及事业的创新发展。 陈平表示,这一项目紧跟新时代步伐,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塑造,为与文创相关的各界提供思维碰撞的平台,也必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应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升与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 优秀导师公开授课 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2021年11月24日-28日,本培训的集中授课部分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展,来自创意领域教育界、学术界、设计界的10位知名专家,为25名港澳台及内地青年人才开设专题课程。 冯峰教授 黄建成教授 课程题目:视觉语言与创作方法 课程题目:艺术空间与社会空间 林振中教授 易介中教授 课程题目:从生活美学到美学经济 课程题目:欢迎来到 ZOO 时代 陈平教授 叶长安教授 课程题目:国际视野下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 课程题目:文化与社会创新 邱丰顺教授 曾辉教授 课程题目:传统造物与现代设计 课程题目:创意之美 生活即道 王中教授 蔡显良教授 课程题目:艺术塑造城市 课程题目:中国绘画中的文化密码 本次培训的一大课题是“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陈平认为,中国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港澳青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是有所缺失。所以,这次培训也是增强港澳青年了解祖国文化的好机会,培训中请到的十多位导师都是来自各个大学、院校的著名院长级教授,他们作为设计师本身也非常具有成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非常深刻。希望在短期的培训中粤港澳的学员与导师们能够有各种不同的思想碰撞,迸发新的创意火花。 2021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人才 (创意100)培训计划 指导单位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VO) 主办单位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 赞助单位 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 支持单位 何香凝美术馆 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