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势凶猛的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暨南粤港澳各界校友齐心协力、同舟共济。香港医生校友传播防疫知识,普惠香港民众;在港校友勇当义工,投身到抗疫一线派发物 资;兄弟校友组织积极响应,捐资捐物……粤港澳三地校友各展所长,积极行动,为稳控香港疫情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近日,暨南大学校友会秘书长、广东省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燕接受《公益时报》采访,就暨大校友在香港抗疫防疫中的互助举措及联动协作机制进行深入交流。 01同舟共济,齐心抗疫——从校友自发互助到校友组织网格化协助 截至3月6日零时,香港第五波疫情的确诊病例数量已经超过45万人。素有“华侨最高学府”的暨南大学,现有香港在校学生6121人,香港校友近7万人,高居全国第一。香港疫情和广大香港校友的安危时刻牵动着母校和广大海内外校友的心。 “七万校友就是七万个家庭。我们希望能在已有抗疫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发挥校友组织的力量。” "母校必将积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与你们一起共克时艰。”2月20日,暨南大学校友会发布《香港暨南人,你是母校最深的牵挂!》,鼓励在港校友同舟共济,齐心抗疫。梁燕告诉记者,校友会希望给在港校友一颗定心丸,给予他们一些信心和力量。 2月25日上午,从暨南大学驻港办事处返回内地的两名同事在结束隔离后,迅速投入到对香港疫情的信息收集和研判当中。“传统的捐资捐物已难以满足香港的现实需求,必须建立起有效的互助工作机制,才能更有效率地帮助到有需要的校友。”梁燕说。 十点半左右,第一个联系在港校友组织的电话从梁燕的手机拨了出去。11时03分,“暨南香港抗疫互助工作小组”微信群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校友组织的51名主要负责人共同商议如何支援校友。 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兄弟校友组织商讨抗疫援助内容 “先在有限的范围以项目形式进行支持。每出现一个新需求,再具体分配至不同校友会进行援助。”据梁燕介绍,暨南大学校友会和广东省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推出三项举措:一是迅速开设疫情专项基金,广州、深圳、东莞等校友会疫情专项金等项目,发动广大校友捐资捐物;二是组织香港12个校友组织接受校友需求信息,统一接收物资和派发,提供各类义工服务;三是组织香港医学同学会组建医疗工作小组,普及疫情防护知识,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提供心理咨询,以及举行线上安全卫生讲座,以专业的知识服务香港校友防疫工作。 暨大香港同学会义工上门送药物、食物等 以上举措,有组织有效率地带动各校友组织全身心投入到互助队伍当中,最大程度为香港校友排忧解难,形成了湾区校友互助、香港校友组织轮值的长效机制。 02服务校友超3000人——从牵线搭桥到身体力行的实践支持 2月28日,暨南大学校友会公布已开通的八条校友抗疫协助热线(WhatsApp),其中三条是关于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医治,一条提醒如何预防,两条用于登记校友的抗疫物资需求和义工上门需求,两条用于汇集校友加入助力的信息。同时,香港校友会、香港暨南义工、医学院香港同学会等全部12家香港校友组织的负责人联系方式也首次公开,以确保在港校友能及时联系上组织。 8条校友抗疫协助热线和 12家香港校友组织的负责人联系方式 “校友互助是自发互助,大家的热情很高。”梁燕告诉记者,部分抗疫热线如医治、义工方面的,是校友们事先开展的公益工作,这些私人热线主动交给母校发布,部分是主动要求帮忙的校友开通的,最后热线数量达到八条。 “香港校友很注重自己的隐私,愿意公开私人号码很不容易。这是前所未有的。”梁燕补充道。 此外,多名暨南人的公益活动正在进行。暨南大学医学院香港同学会会长唐继升医生创建了“香港暨大校友新冠抗疫互助热线”WhatsApp群组,组织多名港中、西医医生线上答疑解惑;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香港同学会校友王乔峰主动申请成为第一批到亚洲国际博览馆的抗疫前线支援医生,并组织中医校友定期举办线上会议(Zoom Meeting),及时为染疫校友提供专业医疗指导。 暨南大学医学院香港同学会会长唐继升医生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香港同学会校友王乔峰医生 暨南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张汉明医生 暨南大学校友、基础医学与公共学院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明伟杰 暨南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张汉明医生整理了家居抗疫便览,包括居家抗疫计划、居家隔离人士须知、感染人士在家应该怎么做、防疫相关的网页链接等内容;暨南大学校友、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明伟杰开展线上抗疫知识分享会,并发布《香港新冠自救指南(Q&A)》等;暨大香港同学会、暨南义工团通过义工积极开展线下活动,派发快速检测包、kn95口罩、抗疫药物等物资,等等。 暨南大学香港校友会制作的《家居抗疫便览》文档等部分内容 在医生支援方面,由于香港有一整套成熟的本地医疗考核体系,内地医生如果没有取得当地资格证书,贸然行动可能涉及法律问题。也因此,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NR生命支援@HK发起人郝南认为暨南大学校友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175名校友考取了香港医务委员会医生执照,已有约30人加入线上支持。 在港校友通过求助热线互助 香港新闻传媒同学会黄少君致信感言道: 身为最前线的新闻工作者,经历过沙士、禽流感和个多月前新冠疫情下的香港首次封邨,但都是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给予对方帮助,但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也有被救助的一天。还好,当政府热线占线状态、无法及时取得联系时,暨南大学校友总会挺身而出,在香港开通8条抗疫热线,为一众暨南人排忧解难!在此,真诚地说上一声“有你真好! 更有校友留言表示,“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温暖,增加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只要有暨南人的地方,一定能感受到她的温馨,身为暨南人一员,深感骄傲和自豪!” 据不完全统计,八条香港抗疫互助热线,12位香港校友组织联系人,共收到电话和留言数百条,累计服务校友近3000人次。
在内地,我们建立的大湾区互助群也在准备相应的内地资源统筹工作。 自疫情发生后,除香港校友互助外,不少内地校友自发联系香港校友捐资捐物,澳门校友会、广州校友会、深圳校友会、东莞校友会、珠海校友会等也纷纷伸出援手救援香港。 2月26日,马有恒会长牵头组织澳门校友会率先垂范向香港捐赠5000份新冠检测包;其后广州校友会向所在组织成员发出倡议,募集善款援助香港疫情,并向香港校友捐赠5000份新冠检测包。 暨南大学广州校友会发出倡议书 暨南大学深圳校友会支援香港校友组织的第一批防疫物资 本次香港第五波疫情爆发,暨南大学校友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通过开设疫情专项基金、组织香港校友组织接收物资和派发、组建医疗工作小组等举措开展现代公益实践,有组织有效率地带动各校友组织全身心投入到互助队伍当中,以公益力量撬动各行各业校友资源,全球校友有资金出资金,有物资出物资,有知识出知识,有力气出力气,通过各个渠道向香港校友伸出援手,形成良性的供血循环,为香港稳控疫情提供源源不断地助力。 本次公益活动得到了香港中联办的高度肯定,也受到了粤港澳媒体的关注和赞许,香港大公文汇报、紫荆杂志、澳门日报、羊城、南都等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香港中联办及粤港澳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粤港澳三地暨南校友在本次疫情中,为分担政府压力,缓解政府、医疗卫生公共资源等做出了表率作用。同时,全球校友特别是内地校友与香港校友搭建了信息桥梁,极大地提升了暨南大学在香港的声誉,增强了香港人士,尤其是香港学生和校友对暨南大学、对祖国的认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