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建设发展基金 为进一步彰显侨校特色,加强我校华侨华人、华文文学、华文教育、华语传媒等涉侨优势学科的文献收藏力度,服务教学研究与侨务决策,在我校110周年校庆期间,史小军馆长提出在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的构想。
2016年11月16日,在学校领导及相关部处、学院的支持下,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在图书馆六楼揭牌,来自省内外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收藏机构的领导嘉宾,我校校领导胡军、刘洁生、宋献中、饶敏、张荣华、夏泉、洪岸,校长助理王志伟,相关学院/部处的8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北美华人图书馆员协会、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等10余家海内外华侨文献收藏机构发来贺信、贺词,包括《中新社》在内的海内外70多家媒体竞相报道。 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揭牌成立
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成立后,在对外联络处的支持下,设立了“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建设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文献资源购置、场馆改造及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发展。此外,还在海外17家校友会设立“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海外文献收集联络点”,向全球广泛征集华侨华人文献及实物,强化文献资源建设。 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左一)为世界华人华侨文献馆海外文献收集联络点授牌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目前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整体面积约1700平方米,设置了华侨华人、华文文学、华文教育、华语传媒、华商经济五个图书专区和一个专门用于展览华侨华人民间文献的展览区,馆藏“五华”文献近4万册、华侨华人民间文献2000余件,建有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已成为海内外同类文献收藏最为集中的机构之一。编辑出版《侨情简报》(月刊)、《侨情综览》(年度工具书)等侨字特色出版物,受到专家学者、侨务部门、华侨华人与文献收藏机构的广泛好评。自2017年起依托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每年举办“华侨华人文化周”活动,开展侨史侨情教育,打造“暨南大学华侨文化宣传与侨生教育基地”。
2018年10月24日下午,图书馆百年馆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在图书馆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察看了馆藏特色文献和实物,嘱托学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后,社会上迅速掀起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活动热潮,截止2019年6月底,图书馆已接待上级领导、侨务部门、图书馆界同行及校内外单位机关团体参观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200场3942人次,极大提升了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知名度和学校美誉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学生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察看馆藏文献与实物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的要求,下阶段,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将建设“五华”文献展示厅、珍稀文献保存室、华侨华人书画艺术室、研修室等空间。力争早日把“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建成为一所集华侨华人文献收藏、阅览、展示、教育、交流、体验、研究与资政为一体的综合场馆,成为我校在华侨华人、华文文学、华文教育、华语传媒、华商经济等研究领域最完备的文献保障库,同时也是一个面向侨研、侨务、华侨华人与社会各界的涉侨信息智库,最大限度地彰显百年暨南的侨校特色。 众人拾柴,薪火相传。真诚期待,热忱欢迎各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及广大校友以集体或个人名义踊跃捐资及文献实物,助力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发展! 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未取得公开募捐资格,不会以本基金会名义向社会公开募捐。 本项目定向暨南大学校董校友以及在校师生开展募资,所募得金额转款专用。日常财务管理由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部专职人员负责,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同捐赠方进行友好协商后,双方签署捐赠协议。协议根据捐赠方的意愿和要求,明确规定捐赠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原则,以及获助的条件和评审办法等。 详细捐赠方法请致电86-020-85220460,或发email至office@jnuedf.org咨询。 详细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校友楼402 捐赠联系人: 广东省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李老师 85220460 图书馆/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 王老师 85220287 通知:诚征华侨华人文献资料 |